孫可芳(小豆)加入《植劇場》後,因《天黑請閉眼》獲得金鐘女配角獎,更因《五味八珍的歲月》入圍女主角,去年劇集《若是一個人》播出,她形塑每個人在情傷過後療傷期的不同階段,播出的共鳴給予觀眾的是療癒,也是陪伴。當然電影《孤味》的票房成績驚人,帶動起她往商業市場邁進一大步。但放在不同故事都可以給出角色獨特性的她,也會有困擾,她想找一個自己的形象,一個接近真正孫可芳的樣子。
(圖片提供:威視)
《植劇場2》今年將陸續啟動,而2015年加入《植劇場》培訓的孫可芳,當時在作品《天黑請閉眼》獲得金鐘獎肯定,但那時把獎座拿回家後,直到前陣子獎座都還躺在盒子裡,彷彿是有點想催眠自己不是真的有拿到它,會這樣告訴自己,其實是認為表演是一條無止盡學習的路,想把自己放在新人的位置,一路警惕是遇到好團隊才能讓自己被看見,自認那是一個幸福的運氣,「我知道得獎很珍貴,但另一面也會有迷惘的時刻」。孫可芳雖一路算是順利地都有接到想要挑戰的角色,但當時一得獎,類似的角色就會不斷找上門,讓她心裡也猶疑自己是不是被定型,別人對她的表演也出現既定印象。
孫可芳(右2)在驚悚推理劇《天黑請閉眼》中的表現,讓她拿下人生第一座金鐘獎。(植劇場提供)
結果「這幾年常常去試鏡的時候,導演都會說原來妳這麼好笑」,所以現在的孫可芳透露自己超級想演出較具喜感的角色,她就回想自己當初進入《植劇場》其實是搞笑進來的。她說當時因為拍過廣告,所以甄選時必須被分配到「專業班」,但一到現場就看到好多已經演過電影、MV的線上演員「看向周遭,就對自己更沒有信心」,但也因那樣的沒自信反而激起更想表達出原生自己的想法。「甄選的前一兩周,我某天看到一段怎麼舖棉被,當下覺得有趣又真實,感覺這樣生活面反而是我,所以就這樣選定題目」。
當天她抱著一床棉被赴試,在評審面前把棉被塞進被套,當下她的表演很認真,但卻自然散發出一種喜感,或許也因這樣的意外之舉,雀屏中選。「之後上課時,若要表演好笑的內容時,小棣老師就會說找小豆」。但孫可芳那時心裡卻也漸漸萌起自卑,想著大家都可以演漂亮、深沉的角色,但自己就像是被歸類為只能搞笑。
走進了演員之路,角色一再被賦予出獨一無二樣貌,但最渴望好好演一部喜劇
當自己越想往哪走,等角色成功了,比如《天黑請閉眼》後反而出現自我懷疑,演多了情緒比較重的角色,也漸漸發現最初害怕被歸類的模樣,那個輕鬆有趣的自己,才是目前心裡最冀望的角色,「我常聽到我小時候很皮,想讓大家開心,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本事,但越自在的場合我就會越好笑,自己都覺得我怎麼那麼幽默」。
「我好想演喜劇耶」!孫可芳大呼想要去接演比較有趣的角色,多一點貼近自己的模樣。但2018年孫可芳在劇集《人際關係事務所》演出腐女端端,腐女橋段的劇情在她詮釋下隱隱發動該劇的喜劇節奏,雖非主角,但仍奪下不少觀眾眼球,獲得喜愛。只是該劇似乎也是至今接過較為喜感的一角,之後接下的戲,多是女性成長深刻的形象。
深怕被某一類型戲劇定型的她,亟欲的想去突破。不過,孫可芳在表演下,有種不自知的魅力呈現,比如最初在《植劇場》培訓階段,在課堂或私下給予活潑、搞笑的她,其實早就在試戲的選角時被看見很強勁的表演後座力,一場需要情緒性的表演,也已不是私下的她。她練就在真情中自然流轉的本事,自信都是在經歷中一層層堆疊,走進更開闊的演員之路,角色被賦予出獨一無二樣貌,「在《若是一個人》就意外收到很多網友訊息,說感謝角色陪著她一起成長」。
孫可芳在台劇《若是一個人》角色,引起不少人共鳴。(Catchplay提供)
也比如她在《用九柑仔店》僅是特別演出,但劇中原是天真浪漫性格卻因在愛情幻滅同時層層轉折出固執卻又懊悔,而堅持中帶起失落的一面。同時去年更因想擺脫迷惘的框架,就的去想辦法突破,所以前年開始就大膽的接下音樂舞台劇《台灣有個好萊塢》,途中哪怕腳踝受傷,她也啞著牙去完成。票房逼近兩億的電影《孤味》中,她則周旋在母親與離家多年父親之間兩難,導演許承傑就形容孫可芳是片中帶領觀眾去看整故事的角色,真誠演出下情感感受力很強。她就在這些不同表演關卡的經歷中長大,而蛻變實力演員的光芒散發下,演員的初心仍一直沒變過。
卯足全力準備120分,預留的分數是要扣除緊張
去年她重回當時上課的場域,雖是《植劇場2》前期籌備的階段之一,但她回想最初加入課程訓練時,彷彿是念書時期的學生時代,充滿拚勁下,對眼前一切也盡是緊張。「我本來就是非常容易緊張的人,常覺得自己會在重要時刻出錯,所以都要卯足全力準備120分,其中預留的分數是要扣掉我的緊張」。她形容當時成為《植劇場》一員,就是很有使命感,「我也不想讓人家覺得小棣老師帶出來的是一種被保送想法」,因為不僅是她,當時同期的演員是經過很多準備才起步。
但《植劇場》結束後,也像是畢了業後走往社會,「要面對許多現實處,比如演員環境也會有需多商業考量」。外人看似孫可芳接戲不斷,但其實去年也空檔了好一大段時間,「因為自己相對幸運,只是有時候內心的慌和糾結很難去說出口」,她解釋去年包含億萬電影《孤味》都是更早之前拍的,去年大多都是在走「宣傳期」。她說雖然自己是樂天派的,但心情起伏也比較大「會極度開心,但當發現付不出房租突然大低潮」。孫可芳透露自己曾經歷過付不出房租的時候,那時就好想回南部的家,「發現當演員好像活不成,要有額外的收入,因為單靠演戲蠻難的」,當時還興起要不要找其他的工作。只是在去年大環境普遍不佳下,反而成為沉澱自己的機會,漸漸負能量總會消退。今年的她也已有不一樣的開始,因為開始陸續接戲,也可能有機會再次改變角色風貌。
形象樂天陽光的孫可芳透露,自己去年其實曾一度低潮。(孫可芳提供)
當時那階段的沉寂,王小棣導演就告訴《植劇場》培訓的演員們,「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狀態,不能跟別人比,而是回到自己的狀態,同時不是看別人,讓自己很混亂」。這段話也讓孫可芳把自己抽離不能跟人比較,去年在低潮時回到更多自己的一面,但相對她也有在省思是不是不夠努力,比方她不愛用粉絲團跟IG,偶爾出現都是突然想到或作品上線,「我是個需要專注的人,比方拍戲前準備劇本,就需要花很多時間準備,那時候就是遠離人群時」,所謂遠離,那怕只在社群打上幾個字,拍幾張照,都先放在第一順位捨棄。
發現自己沒有形狀,有利有弊,在這之間她也開始學會取捨
「可能我也很專心在生活面,如果突然要在社群分享什麼,是開心的當下去做,比較不習慣變成一種經營」。尤其她說有時空檔滑一滑臉書,若自己沒工作,看到別人工作會很焦慮,但等到有工作一直滑又會分心,好在她的粉絲都很死忠,「都知道我會失蹤一下」。不過今年她開始慢慢學習,開始想,經營也是被人看見更多真正自己的時候。
小時候的孫可芳透過大人們得知自己很男性化,幼稚園時就留起短髮,甚至戲弄班上的女生,但隨著長大懂事,她開始幫忙顧店「家裡有開過水果店、文具店,會在門口招攬生意」。 而大學畢業後打了很多工,也穿著蓬蓬裙當過說故事姐姐,還去過劇院發傳單、補習班老師,而百貨公司周年慶時更發揮起小時候賣東西的才能,讓業績攀升。這些看似平凡的過程,都是生活和如今表演工作養份,和不同階段的面向。
沉潛之後再度出發,孫可芳要繼續挑戰不同角色面貌。(孫可芳提供)
如同她認為大家當演員都希望有很多面向,「大家看到我也有很多面向,只是都找不到固定樣子」,孫可芳發現自己沒有形狀,聽來有利有弊,但在這之間她也開始學會取捨。「像現在,比起以前,我有比較喜歡自己了,雖還不滿意」,她給自己一個要求就是定時檢討自己,也用比較成熟角度,隨時告訴自己要知足。如同演員是為戲劇造夢的一環,孫可芳藉由表演所傳遞的是角色間對人生現實的某分某秒,但也用自身純粹情感去開啟真實自我的初衷。
(文 / 潘怡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