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熙:在表演中和過去和解,靜心迎向未來

我要為你們發聲!

作者 : Q小編
刊登時間 : 2018.11.27

修長、纖細的身材,訪談間流露出外放又冷靜的氣息,有點矛盾卻又合理的融合成林子熙的個人風格。

2016年憑藉公視電視電影《再見女兒》一片,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女主角項目的林子熙,其實曾經想要放棄當演員,覺得自己不適當演員,但在成為小Q後,漸漸地療癒了對競爭厭倦的心,也明白自己很喜歡、享受表演的。

成為小Q,讓她認識了自己、面對曾經的挫敗

參加表演課前,林子熙認為自己不適合當演員,如果不是經紀人一直鼓勵她、希望她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她不會來徵選、成為小Q,也就不會有現在的她了。

演員的一次次試鏡、徵選,都是她已經厭倦了的競爭。她的心,已經因為「競爭」累了十幾年。

談起這段她曾極力逃開、甚至有段時候無法提起的生活,還是帶了點哽咽。學舞17年的林子熙,從國中開始、接著北藝大的七年舞蹈系生活,一直生活在如電影「黑天鵝」那個為了得到一個角色,傾盡所有、非常激烈的競爭世界。而演員的徵選,無疑又是另一個戰場,要在一群人中脫穎而出,讓她覺得心很累。

競爭非常的生活、追求完美的習慣,加上沒考上知名舞團的挫敗感,讓林子熙長久壓抑的厭倦感爆發了,她再也無法去試鏡任何舞團。舞蹈系畢業後,她與家庭鬧了革命,不想要再走舞者之路後,因緣際會下走上了演員之路。

雖然因為曾有的豐富舞台經驗而不怕攝影機,但林子熙覺得演戲這行好像必須去迎合別人,但是以前的她很難去主動跟別人講話,認為把自己的本份就好就好,為什要一直跟別人打招呼呢?那是她覺得自己最不適合當演員的時期。

但在一系列的表演課中,她漸漸找回了那個愛表演的自己。其中一堂課要求小Q們帶一個對自己很重要的物品。林子熙帶了一張寫有「如果不跳舞了你要幹麻?」的照片。

這張照片是有次她去美術館時,一進去就看到「如果不跳舞了你要幹麻?」的斗大字眼,那時很抗拒舞蹈的她當場崩潰。那堂課,她就帶著那張照片,講了這段曾無法跟任何人說起的故事。

讓心慢下來、靜下來,以後一定會有好事發生

從逃避舞蹈到能述說過去的跳舞生涯,再到現在能在鏡頭前、《20之後》戲中跳舞,成為演員、成為小Q的一員,漸漸改變林子熙「太矜」的個性。

拍戲這件事,對現在的林子熙來說是「好玩」、有成就感的。她表示,要有一些成就感才能夠有一些助力,讓人想要繼續演戲,想要在每個角色上或是在這部戲上獲得一些東西,「我覺得我有做到,這就是我自己給自己的成就感,才能夠繼續往下走這條演員之路」。

提起跟小棣老師拍戲的過程,她表示是很「放鬆、平靜」的,因她知道小棣老師是全世界最了解這個故事、每個角色的人,所以她是百分之百相信指令,她只要做到就好了。林子熙形容,拍攝《20之後》時,小棣老師跟他們講劇情時,都會眼框含淚,讓人很快進入到角色當中。

林子熙提到,《20之後》中有一場她要挽回同性愛人的戲讓她很痛苦,拍到最後她已經哭到眼睛快睜不開了、很想放棄,這時,小棣老師紅著眼睛跟她說,「雖然現在很痛苦,但你幫了很多族群發聲」,聽了這句後,她的使命感就油然而生,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演好這場哭戲。

「我一直需要的東西就是「放鬆」跟「內心的平靜」。林子熙表示,以前的她太混亂、太想得到關注而失去了自己,反而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但是現在是很平靜的狀態,一步步地靜下來來,真真正正地了解角色。就像小棣老師常常跟他們說的「不要急,之後一定還會有更好的事發生。」

「感謝接到的工作,然後努力把它做好」,林子熙現在不再給自己設定完美目標、不再那麼怕失敗,「做好眼前的事,才是當下實質的東西」就是她現在的信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