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士涵:我們一定要一步一步慢慢練習、成長

表演就像換位思考,如何設身處地的替對方著想

 

廖士涵導演自2013年以《仲夏夜府城》於金鐘獎嶄露頭角,往後的作品愈趨成熟,成為頻頻受到金鐘獎肯定的常客,其作品類型百花齊放,近年講述人性恐怖的靈異劇《積木之家》、描述青年生存窘境的《大債時代》、結合音樂與農業的偶像劇《種菜女神》、動畫短片《好時光》,皆出自廖士涵導演之手,2018年,恐怖片《粽邪》以士涵導演的電影長片處女作之姿,劇情結合台灣傳統習俗送肉粽與直播文化,更以三千萬製作規模拿下五千萬票房的好成績。

 

光鮮亮麗的影視作品背後,許多苦無法為外人道,更何況一部作品想達到叫好叫座幾乎是天時地利人和才能觸及的成就。十多年前,士涵導演在擔任《波麗士大人》製片的時期陷入人生最低潮,當時在王小棣老師的推薦之下,長達13個月的拍攝期,身兼製片、編劇、副導,每個組別都需瞻前顧後,充斥著初次面對的人事物,重重困境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放棄一切的念頭開始在腦中滋長。還好當初堅持下來了,如今回首,士涵導演其實很感謝小棣老師,因為有這樣的磨練,養成了設身處地的思維與彈性圓融的心態,好的戲融合了劇組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心血創作,如果連自己都得過且過,觀眾又怎能不感受到?

 

在影視產業耕耘至今,偶像劇、社會寫實劇、推理劇、恐怖片、動作片,電視電影許多領域似乎都能窺見士涵導演的身影,「勇敢追夢」、「盡力去挑戰未曾踏上的旅程」,耳熟能詳的話語一一在士涵導演身上得到體現,2018年,士涵導演製作動畫短片《好時光》,為了讓孩子看的開心,他首次跨足動畫領域,深刻體認到製作動畫與劇情片的巨大差異,第一次接觸的他,只能在過程中邊做邊學,不斷提醒、調整自己的心態與思維模式,更加縝密的溝通與決策,成了這次獲得的寶貴經驗。

 

面對未知的勇氣,正和台灣戲劇的現況不謀而合,無論電視或電影,青春愛情、社會關懷好似亙古不變,故事主題的侷限性成了問題,正如《積木之家》的創作過程,當初團隊眾人都沒有製作恐怖片的經驗,沒有人知道怎麼拍,一切只能從嘗試展開,開始做、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然後成長,無懼縈繞腦中可能的失敗,唯有持續組團練功打怪,經驗累積夠多,台灣類型劇才有機會走向成熟,孕育出更好的作品。

 

台灣在地故事獨有的溫度無可取代,這些待發掘的璞玉,正期盼著細細雕琢後綻放光芒的日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