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台:我喜歡在畫畫裡和自己好好相處

表演不只是表達,更重要是吸收 表演不只是講話,更難的是傾聽

導演王明台走上戲劇幕後工作是從進入王小棣導演的民心工作室開始,先後擔任過製片、編劇、副導。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科班畢業的他,也曾在不少戲劇中擔綱演出,就連能演擅導的戴立忍都曾稱讚「我看過王明台演舞台劇,真的厲害」。

不過,這幾年,朋友口中王明台厲害的強項又多了一項——畫畫。《2018 萬芳時間仍然繼續在走演唱會》在台北小巨蛋舉辦,萬芳事前給了王明台五首歌曲,請他從歌詞中描繪出意境,幫一首歌搭配六、七張畫,當作萬芳現場演場時的場景,親身在現場看到畫作的朋友,都深受感動,讓從事戲劇工作26年的王明台,持續換一種方法「用影像說故事」。

會開始拿筆畫畫,完全是無心插柳。王明台無意在臉書上看到國中同學的畫作,主動聯絡後,發現這位後來去讀復興美工的老同學有開班授課,王明台立刻跑去繳學費上課。老同學的教學很自由,不會把學生當成要考美術系的學生來訓練,而是讓有興趣畫畫的人自由發揮,上了幾個月後,畫畫自然就變成王明台生活中的一部分。

喜歡孤單的一個人工作

「很多人都覺得我很適合帶著劇組工作,能掌控每一個工作環節,讓拍攝順利完成,只有我自己覺得不適合這工作」王明台說,他最適合的是一個人的工作模式,因為就不用看著別人做不好時,動怒吼人;或是剪接師來不及時,自己熬夜把片子剪完;甚至編劇的劇本交不出來時,他要接手埋頭苦寫到天亮。

「畫畫很適合我,可以孤單地和自己好好相處」王明台說,不用出門、不用拍戲時,他一起床就開始畫,可以連續畫七、八個小時。畫得好,自己開心,畫不好,就自己氣自己。他偶爾會把自覺滿意的畫作放上臉書分享,總贏得很多好評,不過王明台對自己的畫仍沒有什麼信心,「我不敢在公開場域畫畫,怕旁邊有人圍觀、指指點點,頂多跑到住家附近的河堤、動物園,找個沒人的角落安靜地畫畫」。

或許是長年戲劇拍攝工作總是在「高壓、限時、溝通、妥協」等狀態下完成,王明台畫畫時,特別嚮往「奔放、隨性、自由」的風格,他特別喜歡有「水彩巨星」之稱的烏拉圭畫家阿爾瓦羅·卡斯塔涅 (Alvaro Castagnet) 的畫風,在網路上看他的畫畫影片,邊看邊學,癡迷模仿了大半年,期間還花了兩萬元去參加卡斯塔涅來台灣開設三天的水彩工作坊。

當親眼看見心目中「畫神」畫畫時,王明台發現卡斯塔涅每一筆的奔放隨意,下筆構圖能不失真,背後有扎實基本功,才能讓畫作活靈活現。於是,王明台暫停隨性寫意畫風,接著花了兩年的時間,認真臨摹各式各樣物件,透過畫得像、畫得真,練習畫畫的基本技巧,再從中摸索畫畫的樂趣。

把《順雲》拍成一幅版畫

王明台對畫畫的興趣開始得很早,在1997年王小棣製作動畫《魔法阿媽》,邀請香港畫家麥人杰協助處理該作品動畫時,當時參與其中的王明台就曾希望麥人杰教他畫畫,麥人杰卻說「沒什麼好教的,你能拿筆就會,多畫,畫久就會了。」直到這些年王明台真的拿筆畫畫後,愈畫愈能夠領略麥人杰的話。

2017年,王明台拍了入行中的第三部電影《順雲》,這部闡述老年議題、親情糾葛的電影,節奏緩慢,但幕幕深刻,「對我來說,《順雲》就像幅版畫」王明台把每一個場景都看成一個畫框,不讓攝影師鏡頭追著人物跑,而是定著螢幕,讓人物隨著劇情進出、移動畫框中,「這就是我想要的創作,說我想說的故事。」王明台說。

拍完《順雲》後,2018年夏天,王明台到北京住了四個月,在拜訪不同劇組、洽談新的工作機會之餘,他依舊每天畫畫,「我最近很喜歡畫角落,尤其是不起眼髒髒舊舊的角落」邊描繪那些被遺忘被忽略的細節,邊沈澱心緒。王明台說,這趟中國行,讓他看到北京戲劇圈每天都有進步與變化,到處都是有想法、有才華的年輕導演、製片,喚醒了沈睡心裡角落許久「26歲入行時的王明台」,「我想好好拿出年輕時的熱情,再拼個幾年,拍幾部好戲,存夠退休金後,就可以專心畫畫。」顯然王明台的生活已經少不了畫畫了。


延伸閱讀
Hot 熱門推薦

2021課程回顧